东方快评丨“烧钱”大战不是“鸡娃”正确打开方式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7月份信用卡还款当天,徐女士突然发现手头资金告急,这让她决定盘点一下暑期花了多少钱。仔细把一笔笔钱加在一起后,徐女士吓了一跳。“纯算孩子的花费,已经超过了5万元。”以“暑假账单”为关键词在小红书上搜索,会发现不少家长晒出一家三口5天国内旅行花费的万元账单,如果将时间拉长,或者选择出国游,花费将会达到3至5万。(8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公号)
然而,旅游仅是很多家庭暑期花费中的一部分。“我身边的朋友中,有的给孩子报名了‘研学游’,不到一周就是五六千元,其余的大部分都给孩子报名了兴趣班,每节课至少二三百元,几门加起来近万元。”一位家长告诉记者。“现在就希望娃赶紧开学,不然我的钱包是真的遭不住了。”在孩子欢声笑语的假期生活背后,社交媒体上很多家长说出了自己的心声。
近期温州一家媒体,针对家庭群体发起了一项关于暑期花销的调查。此次调查数据显示,暑期花销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间的家庭最多,占比35.27%,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花销在2000-5000元和10000-30000元两个区间的家庭,比例为30.62%和23.64%,仅这三个选项占比就达到了近九成。
上述数据有一定代表性,表明“烧钱”大战确是今年暑期家长们“鸡娃”一大特点,从各地景区“亲子游”热潮、“研学游”火爆,以及线下各种“兴趣班”热度不减,可见一斑。在许多家长眼里,孩子就是一切,一切为了孩子,让孩子走出家门开拓视野,培养良好学习兴趣,花费多一些是应该的,也是值得的,一些家长因此透支信用卡,也在所不惜。
事实上,这些参与“烧钱”大战的家长,不乏家庭条件并不宽裕者,之所以舍得“烧钱”,很多时候是攀比心理作怪,看到别人带孩子出门旅游、报“兴趣班”,即使“打肿脸充胖子”,也不甘人后,完全不顾经济条件差异、孩子禀赋及兴趣爱好不同等实际。况且,“烧钱”本身并不能与素质教育划等号。
其实,家长们要丰富孩子暑期生活,方式多种多样,并非“烧钱”不可。如:引导孩子就近扎进图书馆,畅游知识海洋;带领孩子走进市郊田间地头,领略乡村风貌;陪同孩子走进附近博物馆、科技馆,感受历史、科技之美;一家人逛逛公园、一起看场电影,享享天伦之乐。如此过暑假,花钱少、受益多,小孩轻松、家长放心,自由自在,何乐不为?
暑期本来就是孩子放松身心的最好机会,遗憾的是,在一些网络舆论贩卖焦虑和攀比之风裹挟下,不少家长花钱大手大脚,硬生生把暑期变成“第三学期”,苦了孩子,也累了家长,得不偿失。家长们还是少些攀比,多些理性吧,“烧钱”大战不是“鸡娃”正确打开方式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