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物馆该不该破“周一闭馆”惯例
暑假期间上海博物馆迎来大客流,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来增长见识。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了解一座城市,先从博物馆走起——这个暑假,文博场馆成为各地市民游客最热门的出行目的地之一。仅以上海为例,据市文物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7月份全市162家博物馆接待观众超317.2万人次。8月份,博物馆热还将持续升温。而在全国范围内,各人气旅游城市的博物馆也都迎来了参观热浪。
与之对应的是,热门场馆出现排长队或预约难的问题。不少人满怀期待而来,最终进不了门,只能悻悻而归。为回应观众的热情,近日南京六朝博物馆、沈阳故宫博物院先后宣布在一定时期内取消周一闭馆,让市民、游客每天都能参观。杭州从7月31日起调整52家市属国有博物馆的开放时间,实行分类错时开放:调整后,11家博物馆每天开放,17家周二闭馆,其余24家维持原状。博物馆“周一闭馆”是国际通行的惯例,面对井喷式的参观热情,应不应该打破常规?
供需之间存在较大落差
“定三次闹钟,依然抢不到一张博物馆门票”“数万张门票45秒就空,未来7天全部约满,抢票太难了!”在各大网络和社交平台上,吐槽博物馆一票难求的帖子随处可见。
另一边,各大博物馆为了尽可能多地接待观众,不断挑战着极限——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特展展厅大排长龙;国家博物馆“古代中国”展厅的观众密度堪称摩肩接踵;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放日每天涌入6.5万人次……记者走进沪上热门场馆上海博物馆,这里亦是人声鼎沸。从南门进入,右手边堆放的行李箱快要“越界”到安检口——馆内原本的行李寄存处早就不够用,临时改成行李寄存处的影视厅也不够用了,馆方只能将南门入口安检处边上一块空地拦出来给观众放行李。这里靠近餐厅,用餐高峰期排队等候的人群再汇聚于此,直接影响到正常通行。“根据场馆面积、设施配备等核算,我们馆最高日接待量应该是8000人次,但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来,现在放宽到了10000人。”上博馆长褚晓波坦言,这样一来,不仅观众体验受影响,对馆方的配套服务供应也带来了挑战,许多设施承受能力已远超最初的设计。比如,餐厅座位有限,观众在午餐高峰期最长要等上一个小时才能用上餐。洗手间使用也是问题,女厕排长队,只能将某层楼面的男厕临时改为女厕。人太多,休息椅不够用,不少观众席地而坐,甚至安全通道的楼梯上也坐了不少人。
闭馆不等于博物馆放假休息
针对供需之间的落差,取消博物馆一周一天的闭馆日,会不会得到有效缓解?
“首先需要澄清一个误区——在外界看来,闭馆就是博物馆放假休息一天,其实不然。”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、博导郑奕说,对文博场馆而言,这一天虽然不对外开放,但仍有不少内部工作需要处理:一方面,长时间的陈列展览,文物需要维护和调整;另一方面,一线工作人员需要培训与学习提高;同时,场馆养护、设备检修也得进行,以排除安全隐患。她介绍:“暑假旺季期间,卢浮宫、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热门馆也经常排长队,但它们不会因为人多而取消一周一天的闭馆日。”
“一周闭馆一日,是经过多年探索的结果,能保障博物馆正常、安全、科学运营,打破这一惯例也需要充分论证。”褚晓波直言,作为公共文化机构,为更多人提供优质服务是博物馆责无旁贷的义务,但前提是要安全可控。他以上博现有的人民广场馆舍为例,这是一幢有着将近30年历史的建筑,里面的锅炉、中央空调等硬件设施已超期服役,都需检测维护。工作人员也有着承受极限。暑假期间,上博于每周五增开夜场,“开放一个夜场,至少50到100位工作人员需要加班,一周一次,大家还可以克服困难的,但不断加码难以维持。”褚晓波说。再者,文物也需要休息,特别是书画类、有机质的文物很脆弱,对光照、温湿度、二氧化碳浓度等都有极高的要求,增加开放时长显然不利于文物的延年益寿。
“博物馆同行真的很努力、很辛苦!”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感叹,为了暑期更好更多地接待游客一直在做各种尝试,包括临时取消周一闭馆、实行分类错时开放、开放日延长一小时或增开夜场等。但这些措施只能是应急,如果让暂时变成常态,则需要人力、物力、财力配套支持跟上。事实上,热门馆即便取消闭馆日也无法满足旺季井喷式的参观需求。以刚刚宣布暑期实行“周一不闭馆”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,该馆在暑假期间一天接待1.2万人次,已是原定最大日接待量的三倍,而面对每天60万人次在线抢票,每天开放从而每周增加1.2万名额其实也是杯水车薪。
理性看待行业内在工作规律
面对全国出现的博物馆热,刘曙光认为,这肯定是一件好事,传统文化艺术、中国历史人文正在吸引全民关注,但“供需矛盾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”。他呼吁,社会方方面面立足长远、理性客观地看待博物馆。文博场馆是专业机构,要尊重其内在工作规律。“博物馆参观和一般的景点参观不一样,对环境是有一定要求的,目前各大热门馆都是按照最高接待量放人,现场环境嘈杂,体验感达不到预期,对观众也是损失。”
“不要都集中在暑假走进博物馆,一年四季都可以挑选合适的时候错峰出行;场馆的选择也可以更个性化、多元化,不要都奔着热门馆。”在上博党委书记汤世芬看来,场馆有冷热,人一生需要积累的人文知识素养却没有冷热之分,也没有时间先后,任何时间根据可能的资源安排起来。实际上,暑假期间也并非所有的文博场馆都人满为患。市民方先生透露,他七月份去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时,遇到人流峰值,多数参观时间看到的基本是其他游客的后脑勺,最后实在挤不动了,只能从展厅外面隔着玻璃窗“眺望”了一眼“一号坑”。而去到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时,体验感好了很多,里面的展陈做得很用心,虽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、交通不够便利,却是一个深入了解汉文化的好去处。
博物馆的“冷热不均”是国内文博业快速发展的必经阶段。以上海7月份接待的超317.2万人次博物馆观众为例,约三分之二来自十大热门馆。“我们不仅需要上海博物馆、上海科技馆(含上海科技馆、上海自然博物馆、上海天文馆)、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大馆来发挥‘头雁’效应,更需要它们带动更多场馆发挥各自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,以期‘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’并形成合力。”郑奕认为,这是为热门馆分流的有效办法,也是上海市“博物馆之都”建设的核心要义——致力于形成布局合理、结构优化、特色鲜明、功能完备、体制完善的博物馆体系。对于非热门馆而言,要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举办展览、教育活动等,坚守并凸显独一无二性。远离市中心的上海玻璃博物馆、奉贤区博物馆、闵行区博物馆等都已经做出了有益探索,走出了特色化发展之路。
“现在有的博物馆观众多多少少有点盲目,特别是‘特种兵’式打卡游。”刘曙光建议各地主管部门多介绍本地博物馆资源和特点,尤其对不太热门的场馆进行推介引流,旅游机构也可以适当引导、倾斜、宣推。“过去十余年里,我国博物馆数量快速增长,目前已达6565座,排名全球前列,且90%以上实现免费开放。希望大家给予博物馆更多一点信心和耐心,相信会越来越好。”
作者丨李婷
来源:文汇报
关键词:
为您推荐
- Steam每日特惠:夏日炎炎不想出门 众多游戏史低优惠
- 并行科技营收升连亏3年亏损加大 拟北交所上市募资6亿
- 《推理笔记》:这才叫“高智商犯罪”电影啊
- 诺邦股份(603238)8月1日主力资金净买入43.12万元
-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溧水区(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怎么样)
- 韩国高温天气持续 两天内至少15人因中暑身亡
- 祁阳:唐旭开展“八一”走访慰问离休军转老干部活动
- 开通十五年,京津城际累计发送旅客3.4亿人次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
- 中概互联网港股ETF(513040)继续走高涨1.33%,冲击六连阳,重仓股快手涨5.65%、阿里健康涨1.99%、美团涨1.27%
- 揭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神秘面纱